十一、姬职复国(1 / 1)

凛冽的寒风卷过韩国荒凉的边境,吹打着流亡公子姬职单薄的营帐。这位被燕国内乱驱逐的王室血脉,在异国他乡已蹉跎多时,复国的希望渺茫如星火。然而,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雄踞北方的赵王,敏锐地洞察到燕国持续动荡带来的契机。他深知,一个亲赵的燕王,将对三晋乃至天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于是,在邯郸巍峨的宫殿内,赵王做出了一个改变燕国命运的决定:拥立公子姬职为新的燕王。为了彰显决心并确保成功,赵王派遣了麾下久经沙场、以稳健著称的将军乐池,率领一支精锐的赵军,护送这位流亡的公子返回他阔别已久的故国。旌旗猎猎,车马辚辚,这支承载着赵国意志和燕国未来希望的队伍,踏上了北归的征途。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飞越太行山脉,传到了燕国国都蓟城。太子姬平闻讯,如遭雷击,继而勃然大怒。在他看来,自己作为先王指定的储君,继承大统名正言顺,岂容一个流亡在外的庶弟,在外国势力的扶持下回来抢夺王位?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地位的挑战,更是对燕国宗法制度的亵渎!愤怒与恐惧交织,姬平毫不犹豫地集结起效忠于他的军队,誓言要将这个“僭越者”姬职阻挡在国门之外,甚至彻底消灭。燕国的土地尚未迎来新王,兄弟阋墙的烽烟已然点燃。

姬职的生母,乃是强秦惠文王赢驷的掌上明珠。当得知爱子姬职在归国途中遭遇太子姬平大军的猛烈阻击并初战失利、处境岌岌可危时,这位出身秦国王室的母亲心如刀绞。她深知,仅凭赵国乐池的护送兵力,难以抵挡姬平倾国之力的围剿。危难时刻,她以血泪写就求援书信,动之以骨肉之情,晓之以秦燕未来之利害,星夜兼程送往咸阳,恳求自己的父亲——威震天下的秦惠文王——出兵相救。赢驷览信,既痛惜爱女之哀,更看到介入燕国内政、扶持亲秦势力、同时遏制赵国在燕国影响力过度扩张的绝佳良机。他当机立断,遣使联络魏国,陈说利害,迅速组成强大的秦魏联军,以雷霆之势北上,直扑姬平军队的后方和侧翼。

战局瞬间逆转。秦魏联军的加入,如同注入了一股决定性的洪流。他们装备精良,战术娴熟,士气高昂。联军与姬平军展开了数场规模浩大、惨烈异常的激战。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战车轰鸣,戈戟如林,箭矢蔽日。姬平的军队虽然占据地利和人数优势,但在秦魏生力军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阵脚渐乱,伤亡惨重。最终,在决定性的一役中,联军以精妙的配合和强大的冲击力彻底击溃了姬平的主力。残兵败将四散奔逃,太子姬平在乱军中不知所踪,他的复国梦彻底破碎。尘埃落定,秦魏联军犹如坚固的屏障,护卫着惊魂甫定的姬职,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了燕国都城蓟城。饱经内乱摧残、渴望安定已久的燕国贵族与民众,目睹了姬职背后的强大支持和他本人所展现出的沉着气度,纷纷选择拥戴。在宗庙的袅袅香烟和臣民的欢呼声中,公子姬职正式登基,成为新一代燕国君主,史称燕昭王。他站在宫阙之上,眺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土,复国雪耻、振兴燕国的宏愿在心中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在远离权力漩涡的另一条轨迹上,纵横家苏代正经历着一场灵魂的洗礼。当年子之乱国,燕都蓟城化作人间地狱,苏代凭借机敏侥幸逃出生天。然而,那炼狱般的景象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昔日繁华的街巷沦为修罗场,手无寸铁的百姓在乱兵刀下哀嚎奔逃,富户的宅邸被洗劫一空,主人横尸阶前,妇孺的哭喊声撕心裂肺,断壁残垣间尸骸枕藉……这些血淋淋的场景日夜折磨着他。巨大的愧疚感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心。他不断地拷问自己:若非自己当年贪恋相位权柄,畏惧子之的威势而步步退让,未能像兄长苏秦那样以死抗争、力挽狂澜,何至于酿成如此滔天大祸?多少无辜的生命,皆因他当初的软弱与妥协而凋零!

逃亡路上,风餐露宿,苏代的心境却在苦难中蜕变。他亲眼所见,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富可敌国的勋贵巨室,在乱兵的屠刀下,手中的权力与怀中的珍宝,竟换不来一线生机。这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了他过往的执念。他幡然醒悟:世人汲汲营营所求的至高权位、煊赫势力、万贯家财,在无常的命运和脆弱的生命面前,竟是如此的苍白与虚无!自己穷尽半生钻研捭阖纵横之术,难道仅仅是为了博取这些转瞬即逝的虚名浮利,以此赢得他人敬畏的目光,满足那凌驾于众生之上的虚荣心吗?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个终极问题反复叩击着他的心灵。兄长苏秦临终前的誓言,此刻异常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吾愿以己之最珍,换天下苍生复得安宁!”当时自己只觉兄长迂阔,空谈理想,于己何益?如今,在这尸山血海的映照下,他才真正理解了苏秦那超越个人得失的胸襟与悲悯。兄长的声音与眼前流民的惨状、耳畔的哀嚎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他心中那堵名为“冷漠”的坚冰之墙。泪水无声地滑落,洗刷着过往的尘垢,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天下苍生的深切怜悯与责任感,如同春水般在他心底缓缓流淌、蔓延、最终充盈。答案在血泪与反思中逐渐明朗:他要继承兄长的遗志,以毕生所学之纵横韬略,不为私利,只为这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苍生谋一份安宁!

然而,对燕国,苏代心中交织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那里是他事业起步之地,也是他铸下大错、愧对万千生灵的伤心之所。深深的愧疚转化为强烈的恐惧,他不敢,也自觉无颜再踏入燕国半步。他如同无根的飘萍,辗转于列国之间。最终,他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强齐,试图说服齐王再度扛起合纵抗秦的大旗,以遏制强秦东扩,维系华夏诸国脆弱的平衡,为天下苍生求得喘息之机。

最新小说: 一本杂录 扶苏造反,始皇帝棺材板压不住了 穿越古代,不留遗憾 长篇南河 汉末乱入争霸 梦泽塘 雪落北山 私梦游记 一路行之神传 我的浮生笔记